纵横捭阖出奇策,东风破尽百万兵,新一期《东风破》之三十六计大讲堂继续开讲,本次带来的是三十六计第二计“围魏救赵”,相信大家对该计的名字十分熟悉,然而在三国历史上,“围魏救赵”的案例在哪里出现呢?
围魏救赵:计名出自战果时期孙膑“围魏救赵”的故事。原文是::“共敌不如分敌,敌阳不如敌阴。”意思是说,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,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,然后各个击破;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,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,伺机歼灭敌人,以攻为守,击敌要害,迫使敌人脱离原来的战场而自救。由于三国时期群雄并举、三足鼎立之势的客观存在及互相牵制,围魏救赵之计屡试不爽。
孔明约马超袭曹
曹操在诛杀马腾之后,面临着两个问题,一方面想乘周瑜刚死之际吞并东吴,一方面探知刘备欲取西川,担心刘备成势,也很想尽快取得西川。最后听取谋士陈群的意见,听任刘备去取西川,借以分化孙刘联盟之势,自己集中力量先攻东吴,再伺机取西川。遂率领30万大军,直奔孙权。
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气势,孙权连忙向刘备求援。这样又将刘备逼入了一个二难境地:不救,则妻兄的基业难保,唇亡齿寒;救则要错失入川的大好时机。
这时诸葛亮出了一个围魏救赵之计:修书劝说西凉的马超从背面攻击曹操。
马超是马腾的儿子,后来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。马腾曾与董承、刘备等人密谋曹操,反为所图。杀父之仇如何不报,一收到刘备的来信,马超马上率领20万大军入关,连续攻下长安、潼关等重镇,逼得曹操赶紧回师北上,顾不上进攻东吴了。这里,诸葛亮用围魏救赵之计,一纸书信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东吴,也挽救了自己,而且没耽误乘隙占领西川的大好机会。
魏蜀吴三方角逐
孙、刘开始联盟并在赤壁击败曹操后,可谓进入了蜜月期,孙权不仅将妹妹嫁给刘备,还借给荆州等地给刘备安伙中歇。但随着刘备甩开孙权,独取西川,露出不守信用的真面目后,孙刘关系进入了复杂期。接着,围绕荆州的归属,双方又唇枪舌剑。随后,双方有攻有救,都只从各自的利益和当时的时政需要出发。在魏、蜀、吴三角斗争中,时联时分,攻攻守守,围魏救赵的版本不断出现。
公元219年,为了实现诸葛亮《隆中对》中所确定的占据荆州,出兵宛、洛,兴复汉室的目标,刘备决定发动襄樊战役,并派称兄道弟的心腹大将关羽组织这次大规模的进攻。关羽很快集结兵力渡过汉水,攻取襄阳,并将樊城团团包围。襄阳、樊城是荆州北部的军事要地,曹操怎么会随便放弃呢?于是亲自从长安移驾洛阳,就近指挥保卫樊城。
当时担任丞相司马的司马懿向曹操献计说:“刘备与孙权两家,外表亲密而内心疏远。现在关羽得志,孙权肯定不会高兴。我们可以派人去劝说孙权,让他偷袭关羽的后方,并答应事成之后把江南的地盘封给他,樊城之围自然可解。”曹操认为此计甚好,并马上付诸实施,孙权也满口答应了。结果孙权从关羽的后方一袭击,马上就出现了后来所谓的“关羽大意失荆州”局面。关羽也因此而丢了脑袋。
阿斗继位后,曹丕五路大军伐蜀,其中有一路就是要东吴出兵,没想到五路兵马都被诸葛亮巧妙的化解了,无所做为,相反,诸葛亮还借这个机会修复了吴蜀关系。曹丕大怒,干脆不伐蜀改伐吴,带领水陆三十多万人马,三千多条船及张辽、张郃、徐晃、李典、许褚、吕虔、曹仁等大将,气势凶凶杀奔东吴。孙权又要孔明帮忙。
这次,诸葛亮又采用一个围魏救赵之计:命令赵云引兵出阳平关,径取长安。首都被攻,如何得了,曹丕不得不撤兵回去。
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复出祁山伐中原时,立五个大寨十四个小寨分屯军马,以为久计,又连派魏延、马岱,吴班、吴懿,廖化、张翼三路军马攻司马懿的渭水旱寨。但两路军马均被司马懿所破,进攻无所作为,倒折3万余人,战事陷入胶着状态。无可奈何的诸葛亮又想出了一个围魏救赵之计:要孙权出兵攻魏。
来而不往非君子,孙权马上出动三路大军攻打魏国的新城、江夏、襄阳等处。谁知魏国兵多将广,有的是人才,曹睿让司马懿放心对付孔明,自己亲自带领大军到合肥,令满宠、田豫、刘劭三路迎敌。满宠设计尽烧东吴战船,孙权无功而返。这次诸葛亮的围魏救赵之计没有奏效,自己也无法从战场上抽身而退,被司马懿坚守不战的策略活活拖死在五丈原。
更多经典案例,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《东风破》官方网站
点击进入《东风破》官方网站>>
本文地址:http://web.19yxw.com/web/13983.html
文章标题:出其不意《东风破》解读“围魏救赵”